感應爐越來越多地用于熔化鑄鐵。 一般在感應爐中,僅靠添加金屬爐料是無法保證鐵水所需的碳量的,必須添加增碳劑。 因此,對于感應爐,特別是中頻感應爐來說,添加增碳劑是冶煉操作的重要組成部分。 本文將介紹一些有關感應爐增碳劑使用的知識。
1、增碳劑中未熔顆粒的石墨化
在鐵水中,增碳劑不僅包括已滲透到鐵水中的碳,還包括以石墨形式剩余的未滲透的碳,并以粒狀形式參與攪拌的液流中。 未熔的粗大石墨顆粒,通電時大部分浮在靠近爐壁的鐵水表面,一部分粘附在爐壁中部,相當于攪拌死角。 這時,一旦停止供電,粗大的石墨顆粒就會因壓力的作用而慢慢飄落下來。 石墨熔化過程中,超出光學顯微鏡觀察范圍的極小顆粒,不僅在通電時,而且在停電時,都能漂浮在鐵水中。
據介紹,越接近構成共晶晶核的物質,雖然添加的石墨的結晶度與晶界石墨有些不同,但與其他可確定產生石墨核的物質相比,其結晶程度融合勢必會更大。 由此看來,可以認為,漂浮的細小石墨顆粒有利于石墨核的形成,可以防止鑄鐵的過冷和白化。
2 滲碳劑細度對滲碳療效的影響
2.1 增碳劑細度對滲碳時間的影響
增碳劑的細度是影響增碳劑熔入鐵水中的主要因素。 采用表1中成分大致相同但細度不同的滲碳劑A、B、C進行滲碳效果測試,結果如圖1所示。雖然處理后的滲碳率相同,滲碳達到90%滲碳率的時間差異較大。 使用未經細化處理的C增碳劑需要8分鐘,而去除細粉和粗顆粒的A增碳劑只需6分鐘。 這說明滲碳劑的細度對滲碳時間影響很大,細粉和粗顆粒混合不好,特別是細粉濃度較高時。
圖1 增碳劑細度對滲碳時間的影響
表1 試驗用增碳劑成分及細度(mm)分布(1)
2.2 增碳劑細度對增碳劑的影響
臺灣洪亞、望月曾對質量分數99.8%C、質量分數0.023%S的增碳劑用量進行試驗,細度分布見表2。試驗結果見圖2 .. 從圖中可以看出,細度較細的增碳劑E,增碳效果很差,細度較細的增碳劑G較好; 增碳劑A的滲碳效果最好。
上述事實否定了,為了提高滲碳效果,應對滲碳劑進行精細處理,去除細粉和粗顆粒。
圖2 增碳劑細度對增碳量的影響
表2 試驗(2)增碳劑成分及細度(mm)分布
3 鐵水物理成分對增碳劑增碳效果的影響
3.1硅對增碳劑療效的影響
鐵水中的硅對滲碳效果影響很大。 硅純度高的鐵水滲碳效果不好。 有人讓鐵水中Si的質量分數在0.6%~2.1%范圍內變化,并添加如表1所示的兩種增碳劑A和B,并觀察添加增碳劑后滲碳時間的差異。 結果如圖3所示。當鐵水中Si的質量分數較高時,滲碳速度較慢。
圖3 鐵水中硅含量對滲碳的影響
3.2 硫對滲碳劑滲碳效果的影響
正如鐵水中硅的質量分數對滲碳效果有影響一樣,硫的濃度對滲碳也有一定的影響。 采用表2中的A增碳劑,添加前添加試劑硫化鐵,觀察S的質量分數對增碳的影響。 添加硫化鐵且鐵水中S質量分數為0.045%時,與不添加硫化鐵且鐵水中S質量分數為0.0014%的貧煤鐵水相比,滲碳速度慢得多。
4 增碳劑的選擇及添加方法
4.1 應選用含氮量較少的增碳劑
鑄鐵鐵水中氮的質量分數一般在以下。 如果氮含量超過此含量(150-或更高),則容易引起坯料開裂、縮孔或氣孔缺陷,并且更容易形成厚壁坯料。 這是因為當廢鋁比例減少時,增碳劑的添加量應增加。 焦炭增碳劑,特別是瀝青焦,富含氮。 電極石墨中氮的質量分數小于0.1%或極少量,而瀝青熱解氮的質量分數約為0.6%。 如果添加2%的質量分數為0.6%氮的增碳劑,僅這樣就減少了質量分數的氮。 大量的氮易形成鑄造缺陷,但氮可使碳化物致密,鐵素體硬化,強烈提高硬度。
4.2 增碳劑的添加方法
鐵水的攪拌可以促進滲碳。 因此,與攪拌力強的工頻感應爐相比,攪拌力弱的中頻感應爐增碳難度要大得多。 因此,中頻感應爐有增碳和跟不上金屬爐料熔化速度的可能。
雖然是攪拌力較強的工頻感應爐,但滲碳操作也不能忽視。 這是因為,從感應電爐熔煉示意圖可以看出,感應電爐內有上下分離的攪拌鐵流,其分界處靠近爐壁還存在死角。 如果不對鐵水進行過度加熱和長期保溫,則留在和附著在爐壁上的石墨團不能熔入鐵水。 鐵水過度加熱和長期保溫會降低鐵水的過冷度,往往會強化鑄鐵的白化。 據悉,對于在爐壁附近形成強感應電壓的中頻感應爐,如果附著在爐壁上的石墨團藏在鐵水中,在下次爐冶煉時,隱藏的金屬就會被熔化,造成侵蝕并損壞爐壁。 為此,當廢鋁比例高,增碳劑添加較多時,更應注意增碳劑的添加。
增碳劑的添加時間不可忽視。 增碳劑加入過早,易使其粘附在爐底,附著在爐壁上的增碳劑不易熔入鐵水中。 反之,加入時間過晚,就會失去滲碳的機會,造成冶煉和加熱時間的延誤。 這不僅耽誤了物理元件的分析和調整,還可能因溫升過高而造成危害。 因此增碳劑最好在加入金屬爐料的過程中一點點加入。